|
|
|
您的位置 首页
>> 本网新闻 >> |
|
|
本网新闻 |
从1991年开始,国家旅游局和安徽省政府以“政府主导、市场运作”的方式,联手举办“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”。这一节庆活动已成功举办十届,是中国第一个以地级市为对象、向全球专门推介黄山旅游和徽文化的国家级旅游节庆活动,也是安徽省三大品牌节庆活动之一。 “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”的连续举办,促进了旅游与文化的深度结合,加快了黄山旅游国际化进程,使黄山成为了我国重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之一,成为了我国旅游兴市、开放强市的样板之一,也推动了安徽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大省、旅游经济强省的转变。 “梦里仙境古徽州,天上人间新黄山”。11月4日至10日,第十一届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将在黄山市举办,以“魅力黄山、和谐徽州”为主题,力求凸显黄山市“国际化”的“亮色”,体现“徽文化”的“特色”,回归“旅游节”的“本色”。 新亮点展示生态文明 李白诗曰:“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。”伴随全球化工业浪潮的兴起,这一浪漫越来越成为世人的奢求。 1979年黄山风景区对外开放至今,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061.7万人次,实现经营收入61.8亿元。多年来,黄山风景区始终坚持“科学规划、严格保护,统一管理,永续利用”的方针,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、旅游与环境之间的关系,成为全球保护世界遗产的楷模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在第二十二届大会 《决议》中曾这样评价:“黄山是一个杰出的风景区,是一个管理很好的世界遗产景区,是一个有大量游客到一个复杂景区的优秀管理示范,有许多做法都是实际工作中的创举,应推广到全世界其它遗产地学习和借鉴。” 生态文明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,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,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、精神、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,是人与自然、人与人、人与社会和谐共生、良性循环、全面发展、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。党的十七大报告将科学发展观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,成为统领我国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总纲领,首次提出了“生态文明”的理念,把建设资源节约型、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、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。 有人曾这样形容生态保护的重要性:从父辈继承下来的,又是从儿孙们借的。黄山建市以来,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,坚持物质、精神、政治、社会、生态五个文明一起抓,围绕建设“全国最美、山区最富、生态最佳”的地方,明确提出了建设现代经济强市和旅游大市、文化大市、生态大市的奋进目标。建市20年来,黄山市年均接待游客递增11.3%,目前年接待总量接近全市人口总量的10倍;年均旅游收入递增21.6%,目前年旅游总收入超过全市一年财政收入的5倍,旅游产业成为黄山市最大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。在旅游业的带动下,黄山市三次产业结构由建市时的50:25.5:24.5调整为15:38:47,地区生产总值实现了3次翻番,财政收入增长了近15倍。在经济社会实现大跨越发展的同时,黄山市森林覆盖率由建市之初的56.6%提高到现在的77.4%,大气质量和地表水质常年保持国家一级、一类标准,跻身全国13个一类大气城市行列。 第十一届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期间,主办单位将举办黄山旅游目的地营销国际论坛,邀请百名旅行商考察体验黄山西海大峡谷景区。同时,黄山区的第三届中国国际健走节,歙县的徽派盆景展示,新安江山水画廊体验游,休宁县的齐云山越野挑战赛,黟县的国际摄影节,祁门县的红茶节和牯牛降原始森林观光节,将向中外游客集中推介、展示黄山市建设生态文明的最新成果。 新视点彰显文化元素 黄山市的前身是徽州地区。作为徽州人在历史进程中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,徽文化表现在器物文化、制度文化、精神文化等层面,涵盖思想学术、经济、科技、教育和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,体系极为完整,由徽文化衍生出来的徽学,也与藏学、敦煌学一道被称为中国三大地方显学。 黄山市拥有黄山和皖南古村落西递、宏村两处世界文化遗产,现有地面历史遗存近5000处,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,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1处,中国历史文化名村3处,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2处,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、名村(镇)、街区共17处,有6个项目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近年来,黄山市以文化与旅游的深度结合为主线,举办大型交响音诗画音乐会 《黄山大合唱》、第六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、第34届环球洲际小姐总决赛、京剧寻根之旅系列活动以及徽学国际研讨会、国际徽商论坛等,将徽文化元素渗透到旅游“吃、住、行、游、购、娱”的各个环节之中,着力传承创新传统的徽菜饮食文化,开发利用有徽派建筑特色的乡村旅店,组合推介文化景观精品线路,开发提升以“徽州三雕”为主的旅游商品,打造具有徽文化地域特点和风情的文化演出项目,用灿烂的徽州文化包装现代旅游,进一步提升了旅游产品的吸引力。目前,全市复活了10个民俗文化村,挖掘、整理、编排民俗节目近百个,形成了具有浓郁徽州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。 2004年,黄山市正式提出建设文化大市,并纳入全市的总体发展战略,以徽州文化为核心,着力构建可持续的文化发展支持体系,以旅游国际化促进文化交流的国际化,形成开放包容大气的人文环境。去年4月,黄山市出台了《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意见》,加快培育出一批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文化发展主体。近年来该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均超过6%,在全省17个市中领先,目前在建的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,总投资近百亿元。今年上半年,黄山市编制的 《徽州文化生态规划纲要》通过专家评审,这标志着申报被誉为“文化特区”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工作全面启动,标志着徽文化保护开始进入整体、活态保护的新阶段。今年9月,黄山市委、市政府又出台了《关于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,加快文化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》,提出以徽文化资源为基础,挖掘、提炼和开发徽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时代生命力的旅游资源,使之与山川风光、自然生态相融合,形成具有浓郁徽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,打响黄山文化旅游品牌,丰富和提高黄山旅游文化内涵,使文化成为黄山旅游最具魅力和活力的重要元素。 第十一届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,主办单位将与中央电视台《同乐五洲》栏目组联手举办开幕式大型综艺演出,推出瑞典瓦拉市艺术团访问演出,北京市宣武区艺术团京剧、曲艺、杂技暨“唱响黄山一支歌”演唱晚会,中国徽州、西藏、敦煌三大地域摄影展等文化活动。此外,屯溪区的首届文化艺术节、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,黄山区的首届少儿艺术节、汤口印象文艺汇演,徽州区的民俗表演大赛、徽菜烹饪大赛,歙县的古城文化节、古城旅游论坛、徽文化精品艺术展、灯展、新安画派作品展,休宁县的“皇家秘档与休宁状元”展、“福山、福水、福人家”书画展,黟县的“画里乡村”摄影比赛,祁门县的红茶历史展、焰火晚会等活动此起彼伏,将全景式展示徽文化。 新焦点做大乡村旅游 黄山市文化底蕴深厚,生态环境一流,田园风光优美,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得天独厚。去年7月,黄山市委、市政府专门出台了《关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若干意见》,明确提出以发展乡村旅游为突破口,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,推动旅游产品结构优化升级,增强黄山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。按照市场化、差异化、规范化的要求,整合乡村旅游资源,培育特色旅游产品,创新发展模式和经营机制,努力把黄山乡村旅游打造成中国乡村旅游第一品牌,成为黄山旅游产品的新卖点、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和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,力争到2010年,乡村旅游接待量占全市旅游接待总量的55%;旅游收入占全市旅游总收入的30%。 黄山市统一编制了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,建立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,把乡村旅游纳入全市旅游整体宣传促销计划,重点抓好环黄山风景区乡村旅游圈、沿新安江乡村旅游带和徽文化乡村旅游片的规划建设,全力打造接待服务型、农事参与型、文化体验型、休闲度假型等几大类型的乡村旅游产品。2005年,黄山市发起成立了包括江西婺源、宣城绩溪在内的跨区域古徽州乡村旅游联盟,举办了首届中国乡村旅游节。目前,黄山市共有各类乡村旅游景点近百处,年接待游客500万人次,旅游总收入约19亿元,全市涌现了诸如西递、宏村、翡翠谷等以文化特色和自然生态为特征的乡村旅游典型,有14万多山区群众从事旅游及其相关产业,人均年收入近万元。 今年,黄山市政府与法国国家旅游局签署了“中法徽州乡村旅游合作项目”,全面启动发展乡村旅游“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”工程,着力打造“国际化乡村旅游度假区”。该工程的主要内容为:“个”就是把黄山市建设成为全国乡村旅游的1个重要示范区;“十”就是形成10种左右不同的差异化旅游产品类型;“百”就是在“大徽州“旅游区内形成100个左右的乡村旅游示范区;“千”就是建设1000家乡村酒店和农家旅社;“万”就是通过发展乡村旅游,吸纳10000户农户参与乡村旅游;“十万”就是使国际游客达到10万人次左右;“百万”就是国内游客数量超过100万人次。 第十一届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期间,主办单位将推出徽州乡村旅游新产品、新线路体验游活动,黄山区、徽州区、祁门县等地也将举办旅游商品设计、展示比赛,以及服务技能大比拼和农家乐厨艺大赛等活动。 另外,2007年12月1日至2008年2月28日期间,黄山市推出冬季旅游系列优惠奖励政策。黄山风景区门票价格由现行的每票200元下调120元,索道票价、房价也相应下浮。对导游、旅行商、60岁以上的老年人、学生、现役军人、军队退离休干部、未成年人、英雄模范和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、残疾人等来黄山风景区,门票价格在淡季价基础上再进行优惠或免收。游客到黄山市其它景区也有不同程度的价格优惠。 |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