央广网淮北4月1日消息(记者徐鹏)“一杯茶”调解法是淮北市濉溪县临涣镇的创新举措,至今已有十多年的历史。当地充分挖掘运河古镇民俗文化,发挥人民调解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的积极作用,通过这种方式及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,解决了群众的“烦心事”。
淮北大鼓非遗传承人表演(央广网记者 徐鹏 摄)
3月29日,记者在临涣镇的一间茶馆看到,几间简陋的房间和不大的院落里挤满了当地民众和游客。喝喝茶、听淮北大鼓、聊聊家常等,是当地民众在茶馆里再寻常不过的消遣,花上一元茶钱可以在这里坐一下午。
非遗传人通过淮北大鼓表演为民众和游客讲述临涣历史故事(央广网发 黄洋洋 摄)
临涣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,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、安徽省历史文化名镇、安徽旅游十大古村镇等称号。当地人自古就有饮茶习惯。早在东晋、南北朝时期,临涣就有了茶摊。
与其他茶馆不同的是,临涣茶馆里的茶,是用茶梗泡制而成,并非茶叶,因此称之为“棒棒茶”。茶梗泡茶,应该为茶之下品,可在临涣古镇,却泡出了独有的味道。当地人解释说,“茶好不如水好”,这主要与泡茶用的水有关。
当地在茶馆里喝茶下棋(央广网发 饶颐 摄)
值得一提的是,在临涣,茶馆不仅是人们日常解渴、歇脚、聊天的休闲娱乐场所,还兼具民间调解和事的功能,是人们评判是非、化解矛盾的民间舆论场。当地利用临涣人爱饮茶的传统,在古镇多家茶馆内成立了茶馆调解委员会,聘请当地“五老”人员作为特约调解员,参与案件调解,成功化解了许多纠纷,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。
王士宏是土生土长的临涣人,2011年12月,他牵头筹划在临涣镇怡心茶楼设立“临涣镇茶馆人民调解委员会”,将人民调解工作与茶馆文化结合,茶馆调解应运而生。
不仅如此,王士宏还将这种“以茶为媒”的调解方法命名为“一杯茶”调解法。王士宏总结道,“一杯茶调解法”有七步秘籍:以茶暖人心、以茶说人生、以茶述纷争、以茶找支点、以茶拆面子、以茶置梯子、以茶达协议。通过这七个步骤,让双方当事人放下矛盾,解开心结,签署调解协议,固定调解成果。
到2023年,当地144个连心茶室实现了全镇19个行政村全覆盖,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600余件,调处成功1500余件,调解成功率达95%,实现了“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镇、矛盾不上交、平安不出事”的目标,有效化解了基层矛盾纠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