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传统优势产业,安徽茶脉绵延千年,黄山毛峰、六安瓜片、祁门红茶、太平猴魁享誉世界。
茶园变公园、茶区变景区、茶山变金山。现在,安徽正在通过文化赋能让徽茶从“土特产”升级为“文化符号”。当00后逐渐成为消费主力,茶产业正在学会讲出好故事。从挖掘历史底蕴到创新消费场景,从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到培育个性化IP,安徽茶正在探索一条“茶+文旅”“茶+文创”“茶+康养”的融合之路。这里,从“红茶”讲到“绿茶”。横向经济评价和联合,给予借鉴评论。
百年老字号焕发新生
从红茶“小白”到资深“茶人”,安徽省祁门红茶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、董事长、总经理姜红用了十余年的时间。“祁门以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深厚的茶文化底蕴,孕育了世界文明的祁门红茶。”姜红告诉安徽商报、元新闻记者,早在1875年,祁门红茶已经诞生,曾经风靡一时,更是一代又一代祁门人引以为傲的产业。不过,随着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大,祁门红茶依赖的旧茶厂显得步履艰难。“当时间来到2008年,大家仍没有品牌意识,更没有商标意识。”姜红觉得,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,酒香也怕巷子深。
2022年6月,祁门红茶迎来了蜕变时刻。这一年,祁门县政府组建了祁门红茶产业集团,主营业务不再只是茶叶生产,还涵盖了茶叶种植、生产、加工、销售、科研、茶生态开发等。“同年8月我们组建了祁门红茶产业团队,立志在智能生产和自主研发上下足功夫。”姜红介绍说,从一张手绘稿到工业图纸,祁门红茶仅仅用了8个月就研发出国际第一条祁门红茶初、精制一体化、5G智能化生产线首台套设备。2023年3月下旬,初制生产线联调试机,精制生产线进场安装调试,4月28日生产首批春茶。2023年9月,祁门县“皖美首台套”亮相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,这意味着首条祁门红茶初、精制一体化、5G 智能化生产线正式发布。姜红告诉安徽商报、元新闻记者,这是祁门创造的速度。
作者:安徽商报 责编: 徐文娟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