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平猴魁茶和安茶有相同的销售分析和发展道路,可以作为借鉴发展。安茶又称“软枝茶”,是祁门县独有的传统黑茶,迄今已有600年历史。其独特的半发酵工艺和紧压茶形态,使其兼具红茶与绿茶的特点,色泽乌黑,汤色橙红,香气醇厚,兼具饮用与药用价值。据史料记载,安茶在清代就已远销东南亚。安徽省茶叶协会会长王传友告诉安徽商报、元新闻记者,安茶因其独特的陈韵药香和显著的健康功效,契合了当下消费者追求健康、品质和深厚文化体验的生活需求。
然而,安茶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。祁门县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心主任许萍丽告诉记者,抗战期间,因运输中断,安茶产业一度沉寂,直至1984年才在祁门县科技人员的努力下恢复生产。近年来,随着黑茶市场的兴起,安茶凭借其独特的风味,重新进入消费者视野并广受欢迎。
事实上,安茶重新焕发新生,更是在种植季节上,对祁门红茶的补位。在安茶的核心产区——祁门县芦溪乡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安茶的生产加工,还带动本地村民编织竹篓的热潮。许萍丽表示,2024年,祁门县安茶总产产值超亿元,产品远销北京、上海、广东及东南亚市场。
现在随着安茶的崛起,由此延伸的“茶+研学”“茶+旅游”“茶+民宿”等产业链条正不断延伸。祁门县祁兰香茶产业文旅园主理人严君凤告诉记者,最初自己只是经营一家农家乐,当时想着能给游客提供乡村风味餐饮、简单住宿就行。后来游客越来越多,大家对体验式旅游需求也高,就想着拓展,正好老村委会闲置,便承包下来打造茶产业文旅园。严君凤说,“现在我们有18间客房,除了餐饮、住宿,又专门建了个小型茶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,让学生们能更深入了解安茶。”据了解,祁兰香从2020年开业至今,来体验采茶、制茶等研学活动的已超5000人次。
全产业链年产值超900亿元
从祁门红茶出口到祁门安茶讲好大健康故事,这背后正是安徽从单一的种茶卖茶到多元发展的茶旅融合。截至目前,安徽打造“云上茶乡·清凉富溪”“亲山茶路·云上之旅”等国家级茶旅精品线路29条、省级茶旅精品线路20条。以“茶文旅”为代表的三产产值超过380亿元,成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增长点。
据农情调度显示,2024年,安徽茶园面积稳定在320万亩,干毛茶产量18.1万吨、产值239亿元,分别位居全国第六、第八、第七位。全产业链产值突破900亿元。全省累计认证茶叶绿色食品522个,有机农产品271个,地理标志农产品26个,生态优良已成为徽茶“金字招牌”。
此外,安徽充分挖掘徽茶历史,融合茶文化茶产业,推进非遗传承和产业振兴,开发特色旅游路线,打造茶旅品牌,实现产业升级。
作者: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常诚